第107章 装行囊_红楼沉浸式围观
笔趣阁 > 红楼沉浸式围观 > 第107章 装行囊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7章 装行囊

  第一天各处乱糟糟的过去了,眼看着宵禁的时间快到了,聚集在宁国府门前的马车也开始散开。有人骑着马在这些马车队伍里逆行,艰难地穿行过这些车队。

  骑马的人没有在宁府门前停下,而是直接来到了荣国府门前。夜里马蹄的蹄铁敲击在青石板上,声音很脆,守在门口的小子们听见了,出来看了一眼,看到一个人艰难的下了马。

  荣国府里的青衣小厮出来帮拉着马缰绳。

  “小哥,你从哪里来的”

  “我从扬州来的,我家主人是林大人,管家让我把一封信送给贵府的老太太和老爷。”

  “扬州啊啊,你是我们姑太太家的人。你快进来吧,进来喝杯水,我们把马给你拉进来。”

  “多谢,我担心进不了城,紧赶慢赶,终于在关城门前进来了,差一点就不能进了,实在是运气好。”

  后院里,赵姨娘穿着寝衣正给贾政揉肩膀。

  “我知道的时候事儿都已经发生很久了。我想着我也就是后院儿的人,我知道的老爷肯定也知道,所以就没有说”

  “这种事唉”

  贾政能说什么,就觉得离谱。

  赵姨娘还觉得可惜“听人家说小蓉大奶奶是个可好的人了,是将来掌管族中庶务的人,全家老小合家男女没有一个不夸她的。别说老太太和太太她们,就是宝玉他们也觉得她是个难得的好人。

  可惜了,却摊上这样的事,人的一辈子总有那么一两件事儿会做错。不过要说起来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事也不能全赖小蓉大奶奶一个人,珍大爷肯定也有错”

  正说着,外面有人进来,在门口叫了一声“二老爷,老太太请您呢。”

  贾政答应了一声“知道了。”

  心里面想着,难不成这事儿让老太太心里面一直放不下这么晚了还要再唠叨唠叨

  说着重新换了衣服梳了头,等到他赶到老太太院子里的时候,老太太带着老花镜看着一封信看了很久了。

  贾政一进门,老太太就说“你妹夫怕是不行了。”

  “啊”

  “他们家的人送信来了,说是要接林丫头回去呢。”

  贾政赶快接了信,“这这个时候把孩子送回去吗”

  “嗯,这种大事儿不能拦着。”

  “也不能让孩子一个人上路呀。宝玉年纪又小”

  “让琏儿去。”

  “东府的事儿”

  老太太一瞪眼睛,“这点子破事儿难道还要让咱们家的子孙去奔波吗今日我听宝玉身边的丫鬟说得知了那边的丧事,宝玉急切之下吐了一口血出来,闹着要去哭一哭。我和宝玉他娘拦着没让去。宝玉这边儿已经没事了,你不用担心,我既想拦着宝玉,也想拦着琏儿,我是不想让你们去。”

  “是。”

  “这事儿你明日跟你大哥说一声,我明日派人跟琏儿说,顺便让瑭儿他媳妇儿安排人手船只送他们兄妹俩南下。”

  大早上云芳就被人请到了老太太跟前。

  老太太看上去十分憔悴,没有休息好。林黛玉正在一边难受的落泪,贾宝玉围绕着林妹妹不停的劝,几个姑娘也坐着劝林黛玉别着急,云芳看这个场景就觉得肯定有大事。

  这个时候王熙凤也赶了过来,老太太叹了一口气,招呼了云芳和王熙凤到自己面前。

  “昨天晚上林家的人来了,说是姑老爷病重了。要接你们妹妹回去呢。”

  云芳就问“怎么回去坐船还是坐车要说起来坐船最快,但是这个时候说不定水路有些地方已经结冰了,而且也太冷了,妹妹体弱”

  王熙凤已经有了一些不太好的预感,家里面能出来跑腿的也只有贾琏了。

  老太太叹了一口气,林黛玉已经站起来来到了她们跟前。

  “两位嫂子,我心里面着急想赶快回去看我爹爹,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就走水路,水路更快。”

  云芳看看老太太,老太太点了点头。“你找人安排一艘大船,多带一些东西。赶快把跟船的婆子男人安排好。”

  云芳问“不如从银库里面再拿出一笔钱来,把京城里一些好大夫给请上。顺便再带一些药材过去。”

  老太太握着云芳的手拍了拍“你这么安排就妥当,赶快去吧。”

  云芳转身出来了。老太太拉着王熙凤的手“你给二爷收拾东西,这两天让他们兄妹尽快出发。”

  老太太的面容非常坚定,这事儿不是能商量的,哪怕王熙凤心里面有一万个不愿意也只能答应了一声。

  过了半天云芳已经把事情安排好了,来给老太太汇报。

  “船已经找好了,是一条九成新的大船。有客房也有货仓。咱们家包下来了,今日他们把船上打扫干净,从明日起随时都可以走。

  请大夫的事儿今天也问了,因为时间比较急,只请到了三位大夫。加上他们的药童还有装船的药材,算下来之后二爷和妹妹身边只能带十多个人了。”老太太点了点头,问到“大夫高明吗还有多少地方留着给他们兄妹装东西”

  “三个大夫都是有名望的,擅长治疗体虚和调理身体。我想着八成是姑父有些劳累,久了积攒下来的毛病,更需要调理。

  装东西的地方大概有四五个大箱子摞起来那么大。船上也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厨房,能放一些瓜果蔬菜和水。他们跑船的是一家人,这夫妻二人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一共是一家五口,这个船老板和两个儿子轮流驾船,路上倒是不用费力,因为如今北风往南边刮,船老板说最长二十天左右能到扬州,他们一年里面有两三次往返扬州和京城,路线很熟,这个不用担心。”

  “好,只要船老板这边可靠,尽量让他们明天就走。”

  家里面王熙凤给贾琏收拾东西。贾琏昨天晚上在宁国府喝了一晚上的酒,虽然上午睡了一上午,但这个时候看上去还是非常憔悴。

  收拾行礼这种事儿有王熙凤和平儿呢,这一对妻妾这个时候正把衣服从柜子里面拿出来。

  “我听说东西不能带的太多,捡着那种厚实保暖的多拿几件。”王熙凤说完之后,平儿抱了一套素服出来“要不把这件也拿过去,万一那边姑老爷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也省得咱们二爷找不到衣服。”

  王熙凤看了看,觉得到底有几分不吉利。但是平儿这话说的也对“给它压在最下面,待会儿出去跟小子们交代清楚。”

  平儿答应了一声,接着去翻腾衣柜。王熙凤一边儿把衣服叠起来装进包袱皮里,一边儿看着贾琏。

  “不是我说二爷,二爷要是有那个心不如在外边找个差事,哪怕去衙门里面天天晃荡一圈儿点个卯呢。这大冬天的让二爷出门,虽然是正经亲戚家的事儿该去的,但是你看看人家三爷,三爷都不用出去。老太太和两位老爷考虑这件事儿的时候压根儿就没有想起三爷。二爷爷该早点操心才行,不能总是这种跑腿命啊。”

  贾琏不说话,躺在床上对着王熙凤笑。

  王熙凤这个时候看他那样子气不打一处来,嘴上忍不住刻薄了几句“我说的话二爷向来不听的。我就知道二爷把我们这种人说的话当成耳旁风,我们这种人还得给二爷打点行装,操心路上是不是冷了热了。谁不知道二爷这个时候心里面已经想到了江南的那些美人儿。”

  贾琏笑着坐起来把王熙凤拉到怀里,一边儿握着手一边儿说“你就是平时想太多,我是这种人吗多谢二奶奶为我操心,那句话怎么说的,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都说穷家富路。二奶奶,衣服可以少装点儿,银票要多放一点。”

  哼

  “既然二爷说了,我去找三奶奶商量商量,看三奶奶愿意给二爷多少跑腿的钱。要是人家一毛不拔或者是给的少了,我去求一求老太太,老太太总要管你这个孙子的。”

  在“孙子”这词儿上加重音,听到贾琏的耳朵里,贾琏总觉得这是在骂自己。

  贾瑭知道了这件事儿早早的回来了。

  老太太对贾瑭的话向来是多考虑几分,所以贾瑭坐下来之后,老太太立即问“你知道你姑父的事了吧”

  “今天知道了,也是家里面人跟我说的。”

  老太太叹了一口气。

  “你姑父也是有春秋的人了,你还很小的时候他就出去做官,如今你都这么大了。想想他们家也是列侯之后,唉”

  贾瑭不像老太太这样感性,立即问了一声“如今他一把年纪,如果这一关能挺得过去,不如由咱们替姑父上下活动一番,把他调回来吧,哪怕去翰林院里面儿修文章呢,也比在江南舒服。”

  老太太对这个提议非常满意,立即拉着贾瑭的手“你要是有这个门路,不妨帮你姑父上下活动一番,咱们家到底和这些文臣来往不多。只是我有些担心,你姑父的那个位置有一些要紧,不知道皇上和太上皇愿不愿意让他回来。”

  “都到这个份上了,差一点死在任上。就是上面不愿意也不能再这样用了,传出去名声不好,不能把一个人往死了用呀。”

  “这话也对。行,你就用我的名义给你姑父写封信,让你二哥带过去劝劝你姑父。若使这一关太太平平的过去,过了年让你二哥把你妹妹带回来,你替着你姑父活动一番,估计到明年夏天你姑父就能回京城来了。”

  贾瑭点了点头,老太太就立即让鸳鸯把林黛玉叫出来。

  “让姑娘出来谢谢她三哥哥,谢谢她三哥哥操心。”

  贾瑭立即站起来摆了摆手“一家人别说这样的话,老太太若是真让妹妹出来了,那才是见外呢。我去宝玉的书房写封信,待会儿拿来让老太太过目。”

  “让他们端了笔墨纸砚来在这里写吧,宝玉这两日没去读书,书房冷冷清清,连个火盆都没有点上,你去了冻手。”

  老太太跟前伺候的人多,不用鸳鸯出面,琥珀立即出去找人端了过来。

  在等着笔墨纸砚的时候,贾瑭问老太太“也就是说,让林妹妹和二哥哥一块儿去。不让宝玉去吗”

  老太太刚想说宝玉去干什么年纪小又帮不上忙。忽然明白了贾瑭的意思。

  “你是说让你姑父先看看宝玉”

  “您要是有这个心思先把这事儿给定下来。让宝玉过去一趟,无论是做侄儿的,或是将来这个时候都该去一趟。我说句不好听的,万一姑父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好歹也能见他一面。若是大好了,也能留个好印象。”

  “你说的对。”

  老太太觉得也是这个道理“宝玉确实应该去一趟。要是让宝玉过去一条船不够,要用两条船才行。鸳鸯,你出去跟三奶奶说再去找一条船,再让人把二老爷和二太太请过来,我有话跟他们商量。”

  没过一会儿王夫人和贾政来了,贾瑭做到傍边写信,老太太跟他们夫妻两个商量。

  “让宝玉跟着一块儿去,有琏儿在旁边看着呢,不会让孩子怎么样了,你们赶快给他收拾行囊吧。”

  王夫人不愿意,贾政有些犹豫。

  王夫人一张嘴就反对“前日宝玉这个实心眼的孩子听说了蓉儿媳妇儿去世,张嘴吐出一口血来。虽然大夫说没什么,但是到底是失了心头血,必定要保养一番。如今天气冷,大江之上寒气又重,若是让他这个时候千里奔波,只怕”

  说到这里忍不住掉下两滴眼泪,赶快用袖子里的手帕擦了擦。“我如今到了眼前这个岁数,也只有这个孽障。毕竟元春生离珠儿死别,万一宝玉要是有个好歹”

  贾政本来犹豫,听了这话也不敢再派出宝玉了,跟老太太说“宝玉毕竟还小,去了帮不上什么忙,反倒是让琏儿照顾他,不如将来年岁大一点儿再让他去拜见姑父。”

  老太太没说话,贾瑭拿着信纸走来,把信纸双手递给了老太太。老太太一转身,鸳鸯已经把玳瑁眼镜送到了跟前。

  老太太低头读信。王夫人看到贾瑭在这里,就知道这是贾瑭的主意,立即说“瑭儿也在啊,好孩子,你也知道宝玉身子骨弱,每年冬天必定是要病上一场的,如今快要过年了,天气越来越冷,这个时候让他千里奔波,跟要了他的命没什么两样。”

  说话的时候疾言厉色,就好像贾瑭要送他儿子去死一样。

  贾瑭觉得自己一番好心付诸东流。

  “宝玉年纪虽小,也是堂堂七尺男儿。千里奔波虽然辛苦,但是有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纵观先贤,谁不是少年就出门,霍去病两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辛弃疾两随计吏谛观形势于燕山。让宝玉长于妇人之手,困于内帷之间,将来怎么托付家业言尽于此,二叔和二太太请仔细思之。”

  说完跟老太太告辞。

  老太太看着这一对夫妻“如何让宝玉出门吗”

  王夫人还是很坚决,“别人如何是别人的事儿,宝玉实在是这个冬天不能出门,老太太,要是其他时候我也不说什么,他刚刚吐了血,我已经没了珠儿,不能没了宝玉。”

  说着小声的哭泣起来。贾政用手捻着胡子,想了想,虽然侄儿说的慷慨激扬,霍去病辛弃疾也是大贤,然而想到自己一把年纪了,只有宝玉和环儿这点血脉,环儿将来成就有限,宝玉才是顶起门楣的人,受不得半点闪失,跟老太太说“宝玉到底是年纪小不顶事,让琏儿去吧。”

  老太太点头“既然你们这么说,那这件事就这么算了。”

  夫妻俩个才相携着走了,老太太一时之间长吁短叹。

  宝玉啊宝玉,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do.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d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